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今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发布的套期保值相关公告达878份,风险控制意识明显增强。上市公司力求通过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防范和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
探索降本增效方式,积极参与期货套保
在参与套期保值的资金投入规模上,频现大手笔。5月19日,主要从事生猪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天邦股份公告称,将在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豆粕、玉米、豆油、生猪等品种上进行套期保值,所需保证金最高占用额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
银河期货北京分公司期现业务总监郎羽介绍,今年许多上市公司采取措施主动避险,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另一方面缘于上市公司对套期保值的了解不断加深,风险管理意识和措施显著加强,积极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在农产品市场上,这一情况体现得尤为明显。去年以来,由于大豆、玉米等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俄乌冲突之后,全球粮食供应趋紧,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相关产业链企业亏损严重。比如,A股饲料板块方面,2021年全年和2022第一季度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15亿元、-8.70亿元,同比下降129.10%、139.64%,亏损企业大部分为禽畜饲料企业。而生猪养殖板块方面,2021年全年净利润为-393.59亿元,同比减少176.96%。生猪养殖行业亏损严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到2022年第一季度,猪价延续下降走势,行业亏损程度持续扩大,净利润为-155.64亿元,同比减少275.48%。
为解决饲料养殖企业面临的困局,除了企业自身加大投入,在推动企业参与探索期现结合之路方面,国内交易所也在积极行动。5月24日,广东省揭阳市举办了2022年“大商所农保计划”生猪专项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也是广东省落地的首个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农保计划生猪专项项目。
根据大商所公布的“企风计划”数据显示,2021年共引导165家实体企业参与探索期现结合之路,覆盖大商所15个期货和8个期权品种,项目数量及覆盖面大幅提升。不少企业通过“企风计划”试水金融衍生工具,实现风险管理,以期现结合的方式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此外,5月中旬,大商所对生猪期货交割区域升贴水进行全面调整,为交易所在全域继续增设交割库奠定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扩充交割资源,拓展生猪期货服务产业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