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3500震荡,临近下沿,积极布局。宽松预期转向后,流动性难以成为市场推动力,下一阶段投资的重心转向盈利,把握创新驱动/内需驱动/出口驱动三条盈利主线。


  3100-3500震荡格局:外部风险扰动,临近下沿,调整则积极布局。美欧二次疫情恶化,股票、能源、工业金属、农产品等海外风险资产下跌,美元上涨。从形式上看,与2020年3月相似,但是我们认为,海外二次疫情风险对A股冲击有限。海外疫情与国内相对隔离,国内二次爆发概率较低,经济动能切换和盈利修复正在纵深,这是市场下行有底的基础。其次,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更重要的在于全球二次疫情延展了海外宽松政策预期的持续性与远期的复苏动力。维持3100-3500指数震荡格局的判断,诸如美国大选、中美关系等外部的不确定性将接近落地,临近下沿,若因外部扰动调整建议积极布局。


  国内宽松预期转向之后,投资风格的重心需切换至盈利。“总闸门”再现,前瞻政策指引下宽松预期已确认转向。复盘过去20年以来六次流动性收紧,跌多涨少,核心的影响来源于对估值的压制。背后的机制在于宽松预期的转向与流动性收紧,将改变乐观交易者的分布、约束投资者杠杆与冒险行为以及降低远期经济与信用扩张的预期,进而令投资者对股票估值尤其是高估值的容忍度下降。结合历史的行为特征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投资风格的重心需要切换,由分母端转向分子端,强调盈利景气与盈利的持续性,以及与估值的匹配度。回顾历次流动性收紧时期不同股票风格的涨跌幅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特征,绩优、低估值类型的股票相对于其他的风格在多数流动性收紧时期表现占优,能够提供更好的相对收益。


  十四五规划:中长期要素改革,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稳步抬升。综合五中全会公报、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对比十三五规划有以下三个重要变化: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但更加着眼中长期,更强调高质量发展;2)更加突出结构,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3)科技创新成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成为全新的提法,未来或有望出台更多的科技产业支持政策与资源倾斜。总的来看,虽然五中全会公报中淡化了经济目标,但是边际变化在于经济要素的改革与结构持续优化,这有利于在中长期提升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中枢。


  投资风格的重心切换,把握盈利主线。我们认为,宽松预期转向叠加国内经济动能切换,流动性已难以成为市场的推动力,下一个阶段投资风格的重心将转向盈利,建议把握三条盈利主线:1)创新周期驱动的盈利景气板块,首推新能源与消费电子;2)后疫情时期内需改善叠加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消费可选优于必选,推荐酒店/汽车/家居/纺服/旅游/家电/游戏;3)未来有望受益于全球复苏的出口链条:机械、交运、基化、石化、银行等。